2014年9月25日,安慶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這是安慶市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后的又一張國家級名片,也是城市成長的一個見證。通過創建森林城市、舉辦省運動會、老舊城區改造、主打黃梅戲山水文化旅游等一些列舉措,安慶市不斷扮靚自己、修煉內功,發展活力與日俱增。 創建森林城市穿上綠色外衣 石油化工基地與城市緊密相連,作為一個以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紡織服裝、文化旅游為支柱產業的城市,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環境容量和資源的矛盾不可忽視。如果問安慶的百姓,“創森”給他們帶來了什么,他們也許說不清楚。但就像家住市府路的劉瑩所說,她能夠切身感受到城市品質的提升,“一天天看著這個城市越來越美,散步、鍛煉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只要不下雨雪,劉瑩晚上吃過飯后,都會和家人一起在菱湖風景區內轉一轉。植物多、空氣好、道路平整干凈,這些都是劉瑩喜歡過來走走看看的理由。地方有了,環境好了,市民的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和劉瑩有著一樣想法的市民還有許多,習慣于在自己附近公園或廣場里鍛煉的市民越來越多。菱湖風景區環境的綜合治理正是安慶市“創森”眾多工程之一。除去公園綠地的建設,城市街道大規模的綠化提升,重要水源沿線的綠化保障,單位和居住地的綠化建設,這些看似細小的舉措,卻都在不經意間為宜城“染”上了更多更豐富的綠色。 “創森”5年來,安慶市共建成區綠化面積1253公頃,環城林帶640公頃。截至目前,安慶市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增長到40.86%,綠地率增長到39.2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長到11.26平方米。城區喬木面積占綠地總面積的66.4%,城區地面停車場喬木樹冠覆蓋率達到了37.7%。 一個個具體的數據,連綿而蔥郁的群山,阡陌交通的田園果園,綠樹成蔭的城市道路,花香鳥語的村莊……城市變樣了,城居品質提升了,市民生態意識增強了,每一個“創森”示范點的變化,每一點市民生活的變化,無不在訴說著“創森”帶給宜城的改變。 民生城建構筑親“民”城市 “原來是試一下新安裝的軌道啊,站在陽臺看火車緩緩弛行。猛然回想,安慶是真的變了。”住在火車站旁邊西湖綠洲城小區的居民儲女士在2014年10月20日晚間的網絡日記中如此寫到。 安慶是寧安城際鐵路的最后一站,安慶火車站站內原有2站臺、5股道,日發送旅客3000左右人次,站內通行列車每天也僅有5趟,分別通往北京、上海、西安、合肥和淮北,通北不通南。這些條件遠遠落后于城際鐵路通車后的需要。2014年5月23日零時,安慶火車站站房停止使用、實施拆除、新站房原址重建。“隨后,火車站建設可以說是如火如荼地進行,晝夜不歇。”儲女士向記者介紹,去年11月26日新站臺啟用。新火車站站內設計為3站臺、7股道,能夠滿足日發送旅客30000人次的需求,東西向有寧安城際鐵路,南北向有合安九、阜六安景鐵路,形成交匯式的鐵路樞紐。 “變化真的很大,火車站大了,路面了也黑化了,燈更亮了,高樓多了,環境好了。”去年12月7日,從沈陽務工回來的葉誠師傅一陣感慨,“我年初出去的,現在回來感覺好多地方都認不出來了。” 老葉師傅一一向記者說道:去人民路發現這路猛然寬了好多,房子洋氣了好多;去菱湖邊,感覺這夜色真好看;走以前的老巷子,路平整干凈了,路名清晰了;去東部新城,那些路是一條也不認得了;再到鄉下,一片一片保障房矗立起來了。 2014年以來,安慶市78項重點工作和城市大建設計劃77項工程全面推進,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預計全市全年累計完成城建固定資產投資228億元。截止到去年10月底,全市共完成城市市政公用設施投資52.91億元,同比增長5.82%,其中市區完成城市市政公用設施投資29.51億元,同比增長5.36%;建設系統完成投資22.92億元,同比增長34%。 安慶市老房屋多,同時缺少整體規劃,低水平設計、布局、建設的房屋落后于中心城市功能的轉變,并且陸續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再次是由于城市規劃區擴大,自然將一些城中村等“未建成區”包含進來,棚戶區改造任務重壓力大。《安慶市棚戶區改造規劃(2013-2017年)》明確安慶市市區各類棚戶區建筑面積便約有800萬平方米,包含老舊小區改造225萬平方米,另外,2014年在《規劃》外增補了11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計劃。 “我家房子2011年拆遷,現在已經開始分新房子了。”宜秀區吳祥社區的江阿姨告訴記者:“房子很漂亮,綠化也很好,有車庫、有廣場、有健身器材,還有幼兒園和農貿市場。”江阿姨所說的房子是安慶市目前體量最大的一項保障房項目—大橋開發區C-2、C-3地塊棚戶區改造安置小區,2011年開工建設,去年9月竣工。 省運會點燃城市運動激情 大型運動會能夠極大地提升承辦城市的建設速度及區域發展,這幾乎已成為一條鐵律。省十三運會圓滿落幕至今已經過去三個多月的時間了,除了取得運動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之外,人們不禁要問:這場體育盛會究竟給宜城帶來哪些變化? 投資約10億元、占地849畝的安慶市體育中心,這是省十三運帶給宜城人民的一份禮物。從此,安慶市廣大市民又多了一個健身休閑的好去處。市體育中心不僅可滿足承辦國際單項比賽、省級綜合運動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需要,同時具備全民健身、休閑娛樂、訓練教學等配套功能,是集競賽、觀演、教學、訓練、健身、游憩、經貿、商展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體育公園。在后省運時代,這種能力將逐步顯現。而通過一次次的大型賽事,傳播的將是安慶的實力與魅力,擴大的將是安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省運會以后,市體育中心將服務于全民健身運動。部分場館將對外開放。另外,還有一些場地也將陸續對外開放,服務于全市群眾體育。 一場運動會提升全民健身的水平,這是省運會給予安慶最大的饋贈。為舉辦本屆省運會,安慶市還啟動市區全民健身長廊建設。該項目列入安慶2014年大建設公益性項目建設計劃,一期布點市區江灘公園、菱湖公園、皖江公園三個地方。建成之后的健身長廊,成為市區百姓運動健身的好去處。 “戲文化”載動“古文化” 連綿山脈,一片濕地,一座古城,大山、大水、厚重歷史,古宜城人文歷史并驅,天賦異稟。今年上半年安慶市旅游總收入全省排名第4,國內旅游人數全省排名第3,入境旅游人數增幅全省排名第1,增幅均居全省第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安慶市旅游逐步形成了具備本地特色文化活動,如“黃梅戲·黃金周”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安慶市旅游逐步形成了具備本地特色文化活動,今日的安慶,以文化為內動力,旅游業快速發展。 “2014年6月2日去安慶,從獨秀園到菱湖、迎江寺、黃梅戲博物館,再到太湖、天柱山,做簡游。”一位叫韋金勇的上海游客在他的文化之旅中這樣開頭。這可謂是一次豐富的文化之旅。縱觀安慶市文化旅游資源,可歸結為“山、水、城”三個字。2014年3月,安慶市正式納入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做靚‘山、水、城’”成為2014年及今后的大文章。 經過多年的打造,黃梅戲作為安慶市重要的文化元素,已形成一定的效應。2014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安慶市旅游市場精彩紛呈,2014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隆重舉行,此次黃梅戲展演周活動仍然以“黃金周·黃梅戲”為主題,同時,天柱山景區、五千年文博園、巨石山風景區、天峽風景區同步舉辦特色活動,將黃梅戲這個文化元素融入到各個景觀,使得安慶“十一”黃金周旅游市場花開百態的同時芳香馥郁。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