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地產網 新聞 市場
發祥巷小區既有棚改回遷戶也有商品樓。(吉祥攝)
外海西子城市花園內的“分界線”道路。(吉祥攝) 1外海西子城市花園—— 居民隔著一條路,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外海西子城市花園位于省城西部幸福街附近,小區里既有回遷安置房也有商品房。在小區廣場西側,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道路,小區內的回遷居民和商品房居民以這條道路為界,分住在道路的西側和東側。“都是跟自己莊上的人打交道,和那些在這買房子的人基本不說話。”喬秀梅居住在5號樓1單元,她原是附近匡楊村的村民,因為房子被拆遷,她在去年底搬入外海西子城市花園。“不用交物業費,打掃衛生的、保安都是村里安排自己莊的人做。”喬秀梅說,回遷過來的村民都不用交物業費,物業管理都是由村里負責。 小區的物業辦公室緊挨著“分界線”的道路,物業工作人員小張說,小區里既有回遷房居民又有商品房居民,這給他們的管理帶來很大難度。“小區里回遷樓有8棟,商品樓有26棟,基本是被一條路分開了,但有7棟商品樓和回遷樓靠在一起。”小張說,因為回遷居民沒納入物業公司管理,水電費也不通過物業交,所以物業和他們本來沒什么交集。“問題主要是緊挨著回遷房的7棟商品樓和回遷戶共用一個電表。”小張說,這些人的電費得和回遷戶一起交,經常出現回遷戶電費晚交的情況,“電力公司的電話有時一天來好幾個。”此外,小張也表示,因為人員繁雜及停車問題,小區內有商品房居民曾到物業公司反映,希望能用圍欄把兩邊隔開。 小區物業負責人王先生也表示,小區建設時只規劃了三四百個車位,現在僅商品房入住的800多戶居民中就有近千輛車,車位嚴重不足。“于是就有商品房居民把車停在回遷樓前,這引起了不少糾紛。”王先生說。 2發祥巷小區—— 物業費雖有區別,但雙方都不滿意 2009年6月,濟南首個棚改項目發祥巷遷入經二緯六路附近的發祥巷小區。同時作為商品房銷售的發祥巷小區,現在既有棚改回遷戶也有商品房住戶。“小區現在已開發28萬平方米,回遷樓占了11萬平方米,共有1218戶,現在入住的商品房居民有860多戶。”小區物業負責人劉先生介紹,因為有政府政策支持,回遷戶和商品房住戶所交物業費標準不一樣。“回遷樓的多層住宅是每平方米0.4元/月,高層住宅每平方米0.85元/月,而商品房居民則統一是每平方米1.2元/月。”劉先生說,回遷戶居民集中在二區的1、2、3號樓以及三區的6、7號樓,但里面也有商品房居民,“因為回遷戶和商品房住戶并沒有分開集中居住,由此也給物業管理帶來不小的問題。” “回遷居民和商品房居民生活習慣不一樣,有時喜歡串門,對公共設施愛護也不一樣。”劉先生說,此前有回遷居民在小區健身器材上曬被子,這導致了不少商品房居民的反對,還有回遷居民在走廊里堆放東西,不文明養狗的也很多。 3文華園小區—— 同樣的問題困擾著物業和居委會 在濼源大街和歷山路交叉口附近的文華園小區,除了商品房居民,也有回遷居民和原先的單位宿舍居民。“將來物業管理起來難度更大。”歷山路社區居委會負責人說,在5棟高層住宅中,將入住1200多戶居民,除了商品房居民,其中300多戶是回遷居民,還有70多戶是單位宿舍居民。 4問題如何解決—— 有專家建議混搭小區實行區別對待 隨著棚戶區改造以及城市建設步伐的加速,省城回遷房、商品房混搭建設的小區還會出現,對于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山東豪才律師事務所主任周長鵬律師說,這個矛盾由來已久,回遷居民和商品房居民混住在一起,雖然在物業費收取時,政府給予了一定的補助,但還是不夠。“可以實行物業管理區分,將回遷戶集中到一起,在物業服務項目上實行區別。”周長鵬說,這樣可以實行不同的物業管理模式,“最起碼解決了矛盾。” 外海西子城市花園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王先生也表示,開發商此前承諾在回遷樓和商品樓之間設置圍欄,但因為涉及土地開發至今沒有實行,“現在的設想是,各自管理好自己的區域,對公共區域實行共同管理,有什么問題多通通氣。” 發祥巷小區物業負責人劉先生指出,對于困難的回遷居民,政府不一定采用取消物業費的方式,“這樣不利于培養他們在小區內的主人翁意識,最好還是通過別的補償方式。”此外,劉先生指出,在小區建設的初期,如果確定將既有回遷樓和商品樓,應該提前做好相關硬件規劃,“比如發祥巷小區內就沒有自行車棚,但回遷居民中騎車的很多,應該有這個規劃。” 延伸閱讀濟南商業地產新政下煥發新生機出現違法建筑應及時舉報專項維修費必須公示公共收益監督權應下放社區小區停車難 高價是主因 |
聲明:因本網站上的健身器材,跑步機,籃球架,體育用品,塑膠地板,動感單車,舞蹈把桿可能因為顯示器顯示效果不同,如果和實物顏色不符,依實物為主,請大家諒解!具體詳情請咨詢:029-85420958 |